学习单元
|
学习目标
(知识、能力)
|
学习内容
|
教学建议
与说明
|
学时
|
学习单元1
中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
|
1.了解中国的民族概况;
2.中国各民族在伟大祖国形成中的作用;
3.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
|
1.民族人口构成;
2.民族分布特点;
3.少数民族地区特点;
4.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;
5.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;
6.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;
7.历史上的民族关系;
8.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。
|
本单元内容采用课堂理论讲授。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2民族的历史范畴
|
1.了解民族概念;
2.了解民族的产生、发展和消亡;
3.了解民族与国家的关系。
|
1.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;
2.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;
3.民族形成的时间;
4. 民族形成的条件;
5.民族形成的规律;
6.民族发展的规律;
7. 民族发展的因素
8.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
9.民族的消亡几种模式;
10.民族与国家的区别;
11.民族与国家的联系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。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3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
|
1.了解民族问题的相关内容;
2.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。
|
1.民族问题及其根源;
2.民族问题的表现;
3.民族问题的特点----长期性、普遍性、复杂性、国际性、重要性;
4.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;
5.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与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;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4各民族平等、团结和共同繁荣
|
1.掌握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;
2.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;
3.如何弘扬爱国主义,维护祖统一。
|
1.各民族平等、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形成和发展;
2.民族平等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内容;
3.民族观的概念;
4. 各民族平等、团结和共同繁荣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;
5.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;
6.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;
7.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、安全、荣誉和利益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;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
|
1.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;
2.明白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的必然;
3.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;
4.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。
|
1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位;
2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;
3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素;
4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;
5.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;
6.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依据;
7.我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依据;
8.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;
9.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际探索;
10.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地区的创立;
11.新疆、广西、宁夏、西藏自治区的建立;
12.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历程;
13.建立和健全与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相配套的法规、规章。
|
1.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;
2.每组6-8人,每小组分配任务,组内讨论。
|
理论授课4学时
|
学习单元6
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
|
1.了解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;
2.了解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;
3.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数量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。
|
1.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;
2.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视;
3.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、原则;
4.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;
5.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;
6.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;
7.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状况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7
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
|
1.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;
2.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;
3.如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。
|
1.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;
2.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;
3.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;
4.兼顾国家利益和当地少数民族实际利益的原则;
5.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,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;
6.实施“兴边富民”行动,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;
7.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;
8.优先发展教育,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道德素质;
9.大力发展科技事业,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力;
10.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,促进 民族文化事业发展;
11.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,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。
|
1.在教室集中进行理论授课;
2.每组6-8人,每小组分配任务,组内讨论。
|
理论授课4学时
|
学习单元8
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
|
1.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;
2.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。
|
1.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;
2.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;
3.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;
4.民族风俗习惯;
5.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作用;
6.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
理论授课。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9
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
|
1.了解我国宗教概况;
2.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理论和政策;
3.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措施。
|
1.我国宗教;
2.内蒙古的宗教;
3.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;
4.我国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;
5.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;
6.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;
7.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;
8.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
理论授课。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学习单元10
世界民族概况
|
1.了解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;
2.了解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。
|
1.世界民族人口、分布、种族及语言;
2.五大洲民族的基本概况;
3.世界民族问题的产生;
4.20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问题的变化;
5.世界民族问题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;
6.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趋势。
|
在教室集中进行
理论授课
|
理论授课2学时
|
成绩
|
要 求
|
优秀
|
1)笔试考核90分以上;2)按要求完成作业,且成绩为优;3)出勤率为100%;4)能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文献,能够单独撰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。
|
良好
|
1)笔试考核80分以上;2)按要求完成作业,且成绩为良;3)出勤率为90%;4)能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文献,能够单独撰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。
|
中等
|
1)笔试考核70分以上;2)按要求完成作业,且成绩为中;3)出勤率为80%;4)能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文献,能够单独撰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。
|
及格
|
1)笔试考核60分以上;2)按要求完成作业,且成绩为及格;3)出勤率为70%;4)能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文献,能够单独撰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。
|
不及格
|
1)笔试考核60分以下;2)不按要求完成作业;3)缺勤次数超过三分之一;4)不能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文献,无法撰写相关的综述性论文。
|
教师: 课程: 系别 专业 班级
|
|||
项目
|
评价标准
|
最高分值
|
评估分值
|
教学态度
|
1.教学认真负责,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提高;
|
12
|
|
2.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,重视教学反馈,注意总结改进教学工作;
|
8
|
|
|
教学内容
|
3.基本概念、理论、原理讲解清楚;
|
12
|
|
4.理论联系实际,注意同现实生活相结合;
|
12
|
|
|
5.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;
|
6
|
|
|
教学方法
|
6.讲授重点突出,实际技能熟练;
|
12
|
|
7.教学方式多样;
|
9
|
|
|
8.语言清晰;
|
9
|
|
|
教学效果
|
9.认真学习后对本课的要求基本掌握,并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;
|
12
|
|
10.从教学过程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、兴趣、热情和纪律来估价效果。
|
8
|
|
|
总分
|
|
|
|
评语
|
优点:
缺点:
|
|
|
课程名称: 系别: 专业 班级
任课教师: 填写日期: 年 月 日 总得分
|
|||
结构指标
|
单项指标
|
最高分值
|
评判分值
|
教学态度
(15﹪)
|
1.认真备课,教材熟悉;
|
4
|
|
2.按时上下课;
|
1
|
|
|
3.授课认真;
|
5
|
|
|
4.教书育人;
|
5
|
|
|
教学内容
(40﹪)
|
1.内容丰富充实,组织合理,逻辑性强。既不照本宣科也不脱离教材,注意理论联系实际;
|
12
|
|
2.概念准确,分析透彻;
|
8
|
|
|
3.重点突出,讲清难点,阐明疑点,举例恰当;
|
12
|
|
|
4.吸收理论研究新成果;
|
8
|
|
|
教学方法
(30﹪)
|
1.方法得当,有启发性,积极发展学生思维;
|
10
|
|
2.讲授熟练,调理清晰;
|
8
|
|
|
3.教学时间利用充分,分配合理;
|
4
|
|
|
4.普通话标准,语言简练,形象生动;
|
4
|
|
|
5.多媒体教学,实际操作准确规范;
|
4
|
|
|
教学效果
(15﹪)
|
1.课堂秩序好,气氛活跃,学生学习积极性、主动性得以调动;
|
8
|
|
2.完成教学任务、达到教学目的。
|
7
|
|
|
评语
|
优点:
不足或建议:
|
|
|